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09的文章

追憶黃曼聰恩師

星期四的早上才剛踏入辦公室,突然接到在台灣的朋友的電話,說是老師去世了。電話中還強烈的質疑朋友,是不是把消息搞錯了? 記得和老師前幾個星期才通過e-mail,也沒有聽到老師提到過身體不適。這突然的消息讓我一下子很難反應過來。整個人一整個早上陷在否認階段,怎麼也不能接受老師就這麼突然的走了。 晚上回到家,google了台灣的網站,看到其他人的部落格,我才慢慢的接受了老師已經離開我們的事實。 說老師是我的恩師和另ㄧ個母親,一點都不為過。(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也是和我有一樣的感受。) 實習時選擇到台大精神科,多多少少在實習前都有聽過黃老師是多麼難搞又嚴格的老師。但是相處三個月後,發現老師其實不但不是傳言中的那樣可怕,反而是很能親近學生的老師。 實習的過程,該改進的,老師隨時會指出來糾正我們;表現好的,老師也不會吝嗇給我們鼓勵。學到老師和病友之間醫病關係的拿捏,學到老師不受限的靈活用運治療手法跟工具。老師對於精神科職能治療的投入,是引發我選擇當精神科OT的主要因素。 看到(不敢說學到了)老師對臨床教學的認真;看到老師對學術研究的認真;看到(也努力的想要學會)老師對同儕、學生的尊重和與人的相處。更重要的是,看到(也很努力的想要學會)老師對人對事謙虛的態度。 很多時候,老師會有後生晚輩過年過節送老師禮物,不管老師多麼的忙,老師總是會銘記在心,遇到好的時機,總是會回送給對方。送禮事小,重要的是老師那份心意,讓所有人都覺得受到重視。 老師的心胸也很開闊。常想老師的經驗如此的豐富,可是卻在教育我們時,常常詢問我們的意見,讓我們這些年輕晚輩有機會可以試試我們的構想,是老師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失敗,然後從失敗中學會。 一年一年老師帶的學生越來越年輕,和老師的年齡差距也越來越大,學生想出來的活動跟想法每年都和老師自己的年代差距越大,但老師總是能用開放的心胸跟想法來看待新奇的事物。只要學生的活動設計背後有理論根據,適合病友,不管在怎麼新潮,老師都會讓你放手去做。 畢業以後,固定和老師及一些同好舉辦讀書會。這也是啟發我翻譯書的重要因素。 當年要申請學校,來美進修,黃老師也是幫我寫推薦信的一大恩師。 來到美國後,才更是感受到老師對我的關心。在美這七年來,朋友散的散,偶而一年能在msn上碰到問一聲好,就是很難得的事。只有老師,和我的爸媽一般,每半年一年會寄衣服用...